廢文小天地

隨意分享,隨便看看

RSS Reader 讓我 FOMO 大發作

RSS 的精神是「選擇自由」,而不是「閱讀義務」

RSS 的本質應該是「主動」的,它的初衷是讓我們可以:

  • 主動選擇資訊來源
  • 主動決定何時閱讀
  • 主動篩選內容
  • 拒絕被演算法塞滿沒訂閱的東西

在理想狀態下,它是一種「去演算法」的工具。

但是,RSS 也可能變成「被動」的壓力來源,當你:

  • 訂閱了太多內容
  • 不斷累積未讀數字(顯示 999+ 未讀)
  • 感覺自己「有義務」把它清空
  • 覺得自己是在「追趕」資訊,而不是「享受」內容

那麼你的使用體驗就會變得很糟糕,就像是被社群演算法綁架一樣,只是這次是被你自己綁架。

我的心路歷程

大約三個月前,我開始使用 RSS Reader。

當然,一開始裡面都是空的,所以我只要看到稍微有興趣的 Feed 就會隨手訂閱起來。

漸漸的,我的 RSS Reader 開始每天都有新文章可以看。

結果,上週因為去了類教召,沒什麼在用電腦跟手機,再打開時,未讀的文章已經整個爆開,根本就看不完。

幹,這個感覺我超熟悉的好不好!

大概在 2018 年,YouTuber 們正開始瘋狂崛起的時期,我的 YT 訂閱清單也發生過這種「資訊過載」的情形。當時我訂閱了超多頻道,每天打開都有看不完的新影片,而且每個都看起來超有趣的。

這就讓我產生了一種「不看有點可惜」的心理,然後我就真的會花好幾個小時去看!

這他媽的就是「FOMO (Fear Of Missing Out)」啊啊啊!

後來我覺得這樣不行,就開始定期的對頻道做「斷捨離」,像是先退訂所有頻道,再把現階段真的有興趣的頻道加回來。(參考:《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這也太麻煩了吧?沒錯,管理資訊來源是需要付出時間精力的,所以我完全能理解為什麼有些人會選擇躺平,都只看首頁的演算法推薦。

因為我有時候也會這樣。

有什麼解決方法?

  • 轉換心態:把 RSS 想成是「圖書館」而不是「新聞報紙」。
    • 圖書館的書架上有新書是正常的,把有興趣的書加到清單,有閒的時候再挑幾本出來翻翻。
    • 如果 RSS 讓你感到壓力,那它就偏離了原本的價值。
  • 關閉未讀計數:眼不見為淨,消除數字焦慮。
  • 定期清理訂閱源:
    • 刪除現階段不再關心的內容來源。
    • 刪除感到「不看有點可惜」而造成壓力的來源。
    • 刪除(對你來說)含金量低、廢文太多的來源。
  • 按主題分類資料夾:
    • 超好看必讀部落格:每次看到都會 ドキドキ(怦然心動)的內容。
    • 茶餘飯後的無聊消遣:錯過了也沒差的內容。

總之,閱讀是你的選擇,不是你的義務,RSS 不該成為負擔。

所以,這篇其實是在鼓勵你退追本站?

等等,修但幾勒,如果你沒有以上困擾的話,就不用啊...

真...真的啦!

遊戲變得更好玩,卻也更孤獨了一點

想像一下,我們平常在玩的那些競技類型(PvP)線上遊戲,像是《英雄聯盟》、《皇室戰爭》或是我最近很愛玩的《絕對武力2》,只要點個「開始配對」, 等個十幾秒,系統就會自動幫你分配好隊友和對手。

遊戲結束後,畫面一黑,所有的名字就跟著消失;下一場,又是全新的一批陌生人

這很正常,對吧?快速、方便,又公平。你會遇到實力相近的對手,天梯的分數決定一切。

但如果時間倒轉回二十年前,遊戲可不是這樣的。在「配對制(Matchmaking)」成為主流之前,我們玩的都是「房間制(Lobby)」。

這種「房間」或者「伺服器」就是我們當年的社交中心。有些是朋友自己架的(通常只是連到他的電腦上),有些則是由官方提供。不管是哪種,共同點都是:「要自己開房、要自己找人」。

KartRider Room
《跑跑卡丁車》的房間(圖片來源:GameSpot

伺服器就像是公園的籃球場

以前每天上線,我們不是去點「開始配對」,而是打開伺服器列表,一個一個房間慢慢找,有些房間人數不夠,有些房間 ping 太高,你得自己慢慢試,聽起來很麻煩,對吧?

但神奇的是,你每天上線,遇到的都是那一票固定的人 → 同樣的伺服器、同樣的玩家、熟到不能再熟的 ID

你會遇到那個每次都存錢買狙擊槍(又射不準)的人,那個每場都只會用爛招的人(就是我),還有那個每次都在嘴砲、逗笑大家的人。

每次上線大家都會互相打招呼、聊天打屁,我們就像是公園籃球場上的球友一樣,天天見面,越混越熟!

更別說在那個年代,幾乎每款遊戲都會有公會呢!大家也不是刻意的,就是玩久了自然而然就會聚在一塊。我加入的一些公會內甚至有隊服、線下聚會呢。

配對制:遊戲變好玩了

不可否認的是,配對制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以《絕對武力》來說,我以前在玩 CS1.6(約 2008 年) 的時候還沒有「官方伺服器」與「配對系統」,因此從來沒有機會玩到標準的 5v5 競技模式,是一直到了 CS:GO 時期(約 2016 年)才有機會體驗到競技的樂趣。更不用說後來爆紅的大逃殺系列了,100 個人同場競技、死了之後也不會復活,沒有配對系統的話根本辦不到。

但我的觀察是,現在也越來越難在遊戲裡交朋友了。每場比賽都是不同的風景,沒有固定的人,沒有固定的伺服器,也沒有長期相處的熟人。你打了一場精采的對局,隊友配合得超級好,結果遊戲一結束,大家都散了。

你上次加入公會是什麼時候?又是什麼時候在遊戲裡認識新朋友的呢?你會主動去加別人好友嗎?

我們越來越追求速度、效率與公平,卻也捨棄掉了那種「會再次遇見」的偶然。

遊戲變得更好玩,卻也更孤獨了一點。

例行性的嘮叨一下

現在的社群平台基本上也是配對制的,只是它配給你的不是隊友或敵人,而是會讓你爆氣或覺得超有共鳴的貼文。(又愛又恨,超級上癮,跟遊戲一樣,「再...再一把就好...」)

而你現在看到的部落格文章,就像是伺服器制的,你必須自己點進來,自己用 RSS 訂閱追蹤,沒有演算法會特別推播給你。(謝謝你 <3)

微波按鈕

今天去小七買水餃,包裝上寫著「加熱請按4再按1」。

店員看了一眼,按「5」。

(其實我是沒差啦,只是一次加熱太久的話,裡面的醬油包容易爆開就是了。)

簡報影片

這次 演訓召集 的主題是防災,許多講師都有在投影片裡加入影片教材。但從他們播放影片的方式,就能看出每位講師的「經驗值」差異了。

首先是年輕的講師們,他們一致選擇「內嵌 YouTube 影片」,結果就是集體翻車~全部都出現「153 錯誤碼」播不出來,大家只能手忙腳亂的跳到網頁上去。

好不容易點開來,就先賞你一個 5 秒的廣告,然後當內容正精彩時,再送你兩則「無法跳過的插播廣告」來打斷思緒。嗯?請問這是在業配 YouTube Premium 嗎?(不過,稍微有經驗的講師會在廣告的時候把音量調成靜音,非常貼心!)

接著登場的是一位經驗老道的講者,他直接採用最傳統也最可靠的方式:「VLC 播放器加上「本地 MP4 檔案」!整個專業度就上來了是不是!

但真正的絕世高手,是最後出現的那一位:他的投影片一切換,影片就立刻開始播放!

哇靠,竟然能在 2025 年做到這麼沉浸式的體驗,真是太神啦!

不上班ㄉ阿替

替代役演訓召集

這幾天去慈濟吃超美味的素食便當,連續兩年被點名,還剛好遇到颱風來攪局。

風雨有多大,便當就有多好吃。

台灣的素食真的好強。

好冷

我怕冷,應該說,我怕很冷的冷氣。

為了活下來,我今天可是做了萬全的準備。

看看我今天出征的裝備:內衣、毛衣、外套、手套、長褲。

這抗寒等級就算沒有 Lv. 99,也有 Lv. 70 吧?

結果呢?還不是冷到發抖。

就在我崩潰的同時,隔壁的人正穿著短袖,悠閒的喝著冰咖啡。

老兄,你數值全都點抗寒了嗎?怎麼能不穿裝都 Lv. 99?

這場演訓的真正目的,應該是在測試我們的環境適應能力吧?

颱風考驗抗風雨值,室內冷氣考驗抗寒值。

希望明天的天氣和冷氣都能友善一點。

解法

通常這種情況,只能叫怕冷的自己多穿一點,沒辦法叫怕熱的不要那麼怕熱。

寫一寫突然想到,我可以去買暖暖包阿,好像不錯欸。

看來睡前發廢文還是有點用處的。

《Mother 3》

I'm Marcus 的「鲜为人知的 JRPG 神作《MOTHER 3》」這篇文章介紹得很棒。

但如果要我用一個畫面來告訴你這遊戲有多值得玩,那一定是這個:

Wess Dance
▲ 打開這扇門需要跳一支「特別的舞」。

老爸:「兒子你先轉過去,別偷看!」
兒子:(默默轉頭偷瞄)

Bonus

好啦,讓我再補一個嘛:

Rolling HP
(圖片來源:Something Awful Forums

滾動的 HP 條

這個機制真的很酷,受到傷害時,HP 不會瞬間扣光,而是像碼表一樣「滾動倒數」,只要在歸零之前即時補血或是打贏敵人,角色就能存活下來。

Rolling HP
(圖片來源:Something Awful Forums

我有破完!

我是在 2023 年玩這款遊戲的,我記得當時在 Reddit 的「SBCGaming」板上經常看到有人在推薦它,我可以用我看完結局時的淚水來證明他們是對的。

我的 Steam 收藏庫上面還有一屁股的遊戲沒破完,你就知道這個遊戲有多好玩了~

Mother 3
(如果你想知道:我是用掌機 RG351P 來玩的,作業系統是 AmberELEC

🦵🦵👏

🦵🦵👏 ...

🦵🦵👏 ...

🦵🦵👏 ...

🦵🦵👏 ... (猜一首歌)


We Will《We Will Rock You

嗯。

漂移(Dérive)

最近天氣變涼了,雨也停了,是個特別適合散步的季節呢~(今天出太陽了!)

城市漂移

這讓我想起前陣子在書上讀到,法國哲學家德波(Guy Debord)在一九五六年提出的「漂移(Dérive)」概念。他認為現代城市太過講究功能性,我們的移動路線都被設計好了:從宿舍到公司、從車站到賣場,永遠都是最有效率的兩點一線,這樣的城市看似自由,卻讓人不自覺的被街道的設計者與商業結構牽著走。

而「漂移」則是在沒有事先的規劃下「憑著直覺隨意探索」(靠的是一種 feel),讓偶然的路徑帶你去到意想不到的地方,創造屬於自己的自由體驗。

記得去年冬天,我也有過類似的經驗。某天午休時,我想到戶外曬曬太陽取暖,我一走出大門,就沿著陽光的方向走去。但馬上就發現這裡的路人實在是太多了,沒辦法靜靜地、舒服地享受我的陽光浴。我只好繼續往前走,穿過幾條平常完全不會經過的小巷弄,最後終於找到一塊沒什麼人的小空地,就在那裡 chill 了好一陣子。

這樣的體驗其實還蠻愉快的,也許可以多花點時間,嘗試這種迷你版的「漂移」。

網路漂移

還有,你知道嗎?網路上當然也可以「漂移」!(嘿對,每次到最後都會扯上網路)

  • 關掉演算法推薦,主動搜尋你感興趣的內容。
  • 隨機點進一個從沒聽過的 Podcast。
  • 在維基百科上從一個頁面跳到另一個相關的頁面。
  • 從部落格、個人網站上連結到其他人的網站,或者試試 Webring
  • 當然還有 Wiwi.Blog 的「部落卷」!

抬頭

前陣子,親戚家的小孩出生了,最近正在努力練習抬頭。

大人們圍在旁邊,興奮得說:「哇!會抬頭了欸!好厲害喔!」

我想,嬰兒學抬頭是為了探索世界;而我們低頭,似乎也在探索,只是那個世界被壓縮在一個六吋的螢幕裡。

有時候我會在街上停下來,練習抬起頭,看看天、看看雲、看看周圍那些平常不會留意到的建築。

(因為...因為等紅燈沒事幹啊,不然勒?)

但說真的,建築的細節、天空的顏色、路人的表情,這些景色其實一直都在。

只要你願意抬起頭,世界就在那裡,等你重新去欣賞它。

如何活著回到家

身為一位資深的通勤族,這幾年我也是默默發展出一套行人生存法則:

  • 路權沒有辦法當盾牌:就算是走在斑馬線上,也請預設會有車子闖紅燈、鬼切或突然暴衝。
  • 所有人都想要你的命:請預設汽車、機車、腳踏車、甚至是行人都有可能突然失控。
  • 沒有真正的安全區域:等火車時,請預設會有瘋子把你推下月台;就算是在人行道上,也要想像可能會有車子衝上來。

基本上就是把現實當成《惡靈古堡》來玩,隨時警戒,預判所有危險。

唯一的差別是:這款遊戲沒有存檔點,死了不能重來。


備註:這個月就真的有台鐵的站務員被人惡意推下月台!

自由時報報導:「畫面曝光!台中逃票男爭執推落 站務員呈大字型落軌骨折

〔記者蔡昀容/台北報導〕台中台鐵五權車站今天(6日)下午發生站務人員遭無票男性旅客推落至列車軌道,站員腿部受傷但隨即爬上月台,未影響行車及其他傷亡,後續送醫治療。台鐵表示,已請鐵路警察偵辦,後續會協助同仁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