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文小天地

隨意分享,隨便看看

DJ SET

最近很喜歡在 YouTube 上聽一些 DJ SET。

就是 DJ 會親自挑選音樂、混音、銜接,串成大概一小時的混音組曲。

你能從曲目的變化裡感受到他的品味,也能聽出他對音樂的熱情。每一首歌的銜接、節奏轉換、情緒起伏,都是用經驗和情感堆出來的。

這是一種「有人在和你分享音樂、跟你在同一個空間裡 Chill」的感覺。就好像是你去同學家玩,他拿出自己最喜歡的音樂收藏,而你們就只是圍著錄音機,一起默默的聽著。

這種體驗是演算法的自動播放難以做到的,演算法只是在嘗試模仿你的喜好,而 DJ 則是在分享他自己的靈魂!

備註

逛全聯

慢慢逛

我的個性就是喜歡把超市當成尋寶遊戲在玩,每次都會慢慢逛,看看有沒有新推出的酷東西。

但我家人就不同了,他們習慣先列好購物清單,十分鐘內買完就閃人。所以每次一起逛超市,我都會被催著結帳,逛得超有壓力~

外送平台

由於我們家住在半山腰,買東西真的很不方便,光是開車、停車就要花不少時間。現在有了外送平台,手機點兩下就能送到家,確實方便多了。

但說實話,這樣就少了逛街的樂趣,每次買的都是那些東西,生活變得有點單調無聊。對我來說,逛超市不只是買東西,更像是一種放鬆和探索的時光。

網路曾經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又到了懷舊幹古的時間。

讓我們回到 2010 年,那時的網路對我來說,只是睡前的一小段私人時光。

每天下課回到家之後,我會打開電腦、點開喜歡的部落格來讀最新的文章,然後到遊戲論壇裡看看有沒有新的留言;接著和認識的網友、同學聊聊天,最後一邊聽音樂一邊打遊戲,直到睡覺時間。

關掉電腦後,就回到原本的生活。

那時候,網路和現實生活之間還有明顯的界線,它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可以隨時進入,也能輕易離開。因為時間有限,每次上線的機會都顯得特別珍貴,也會更有意識的上網。我甚至會提前分配好時間,例如,玩一小時的線上遊戲,看半小時的影片等等。

那時的上網體驗,還充滿著不少主動性與目的性。至於接下來發生的變化嘛,我想就不用多說了。

Old Man Yells At Cloud

Bear Blog ʕ•ᴥ•ʔ

今天想來推薦一個我很喜歡的部落格平台:Bear Blog

特別推薦給:正在尋找「簡單、可靠的寫作空間」,並且「不熟悉或不想處理網頁技術」的人。

我推薦的幾個理由

  • 超低門檻:基本功能免費,從註冊到開始寫作,大概只要 2 分鐘。
  • 極簡設計:專注於文字內容本身,介面非常乾淨簡潔,讀取超快。
  • 開放客製:內建 29 種主題風格,也開放自行調整或重新設計。
  • 文章支援 Markdown 開放格式:
    • 如果你還不熟悉 Markdown 的話也不用擔心!你不需要特別去背語法,只要在網路上搜尋「Markdown Editor」就可以開始了。
    • 現在大多數筆記軟體、生產力工具都支援 Markdown,像是常見的 HackMDObsidianNotion 等等,你可以直接在筆記軟體上面寫作,再把內容複製過來發佈。
  • 值得信賴:參考「熊宣言」的承諾,平台不會倒閉、不會出售、不會有廣告
  • 備份功能:當然,不要完全相信別人的承諾,官方後台還是有提供「Export all blog data」的按鈕,讓你能定期備份所有文章的資料,完全不用擔心資料不見。
  • 內建 RSS Feed 功能:方便讀者訂閱追蹤。

另外,Bear Blog 還有個很不錯的社群,可以從「Discover」頁面來尋寶,不過主要是以英文內容為主就是了。

這裡有一些我找到的有趣的部落格: prickly oxheart / Kami's Corner / ava's blog / Absurd Pirate's Internet Blog / The Grizzly Gazette / JetGirlArt / Living Kindfully

注意事項

  • 免費版:不支援內建圖片上傳,需要自己處理,例如上傳到 imgur 等圖床之後再嵌入。
  • 付費版:包括自訂網域、上傳圖片等等功能。
    • 月繳:5 USD
    • 年繳:49 USD
    • 終身:189 USD

我不是機器人

Neal.fun 又推出新遊戲了,快去試試看!

證明你是人類:I'm Not a Robot

Certificate

搖滾不是愛

  • 我愛你 🤟:是美國手語裡「I-L-Y」的縮寫,代表「I Love You」。
  • 惡魔角 🤘:俗稱「惡魔之角」或「搖滾之角」,代表「Sign of the horns」。

我小時候根本分不清楚這兩種手勢,小屁孩的我還以為......「搖滾就是愛」!

I Love You Horns

截圖來源:「日本愛知博覽會開幕唱」、「Canon Rock (JerryC)

【筆記】交換價值&體驗價值

先打個預防針

以下筆記內容只是個人的想法與啟發,部分內容與靈感來自最近在看的《雲端封建時代》這本書。


交換價值&體驗價值

  • 交換價值(exchange value):注重結果與可交易性,容易量化、標準化。
  • 體驗價值(experiential value):注重過程與參與感,難以直接量化或標準化。

四種面向:加入生產者/消費者的角度

  • 生產者 × 體驗價值:勞動過程本身的樂趣、挑戰、創意、滿足感。
  • 生產者 × 交換價值:勞動結果能換來金錢、回饋或其他回報。
  • 消費者 × 體驗價值: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得到的樂趣、參與感。
  • 消費者 × 交換價值:消費者獲得可用的產品或服務。

🌰 舉個栗子🌰

興趣導向 YouTuber

  • 生產者 × 體驗價值:享受拍片、剪片的創作樂趣、表達想法的滿足感。
  • 生產者 × 交換價值:累積作品、訂閱數、廣告分潤、斗內支持。
  • 消費者 × 體驗價值:被創作者的個性吸引、欣賞獨特內容、找到社群歸屬感。
  • 消費者 × 交換價值:從影片中獲得知識或娛樂。

注重體驗價值:更新比較隨興、內容真誠有溫度、可能沒有穩定收入、不見得需要迎合演算法。

商業導向 YouTuber

  • 生產者 × 體驗價值:享受專業製作的成就感與滿足感。
  • 生產者 × 交換價值:廣告分潤、業配收入、品牌價值。
  • 消費者 × 體驗價值:觀看穩定、高品質、專業的內容。
  • 消費者 × 交換價值:獲得實用資訊或具體產品推薦。

注重交換價值:更新規律、品質精良、收入穩定、可能需要迎合演算法。

個人網站、部落格

  • 生產者 × 體驗價值:享受寫作與思考的樂趣、與讀者交流的滿足感。
  • 生產者 × 交換價值:累積寫作文章、思想筆記、建立個人品牌、擁有獨立網站。
  • 消費者 × 體驗價值:從文章中獲得啟發、共鳴或陪伴感。
  • 消費者 × 交換價值:得到具體的知識、資訊或娛樂內容。

注重體驗價值:寫作動機單純,內容較有個性,不需要迎合演算法。


列出事情的優先順序

不必同時追求四種價值,也沒有固定的最佳組合。可以試著問自己:

  • 我更在意過程的樂趣,還是成果的回報?
  • 我是以生產者的角度出發,還是以消費者的角度為主?
  • 在這四種價值裡,哪一種需要優先考慮?哪一種比較次要?
  • 如果希望兼顧不同價值,該如何平衡與分配精力?

不同目標會影響做事的方法、標準與心態,了解自己追求的價值,才能找到方向與平衡。

最後還是要提一下 AI

對體驗價值的影響:

  • 挑戰感消失:像是開了外掛,省略了打怪升級的過程。
  • 價值感被稀釋:原本的專業顯得沒那麼稀有。
  • 新的樂趣:轉向「設計、組織、引導 AI」,更像是「指揮」而不是「工人」。
  • AI 帶來的是效率,但樂趣往往在「低效率的過程」裡。

對交換價值的影響:

  • 提升產出效率:快速累積成果或資源。
  • 可以做出以前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 改變競爭環境:競爭變成誰更會用 AI,沒有用 AI 的人可能會比較吃虧。
  • 當然也有可能提升「純手工」的價值啦。

臺灣人才看得懂

333009 09999 22228 2888 0077 407

500 2220 2209 2209 338 444099

Dumb Phone

RSS 腳本升級

我有一個 rss.py 腳本,用來自動生成我的 RSS Feed,畢竟手動編輯還是有點太哈扣了。

最近稍微修改了一下,原本只有顯示摘要,現在把全文內容給整合進去了!

這支程式主要做的是:

  1. 用套件解析 index.html,抓出每篇文章的標題、內文、網址、發文時間等。
  2. 將這些資料塞進 RSS 模板中,自動產生 RSS 檔案。

這次主要做了兩個調整:

  1. 摘要優化:原本是抓文章的前 50 個字來當摘要,現在改成抓第一段文字。
  2. 全文顯示:新增 content 欄位,把完整的 HTML 內容塞進去,這樣 RSS 閱讀器就能顯示全文了。

經過修改之後,用 RSS 的朋友就不用再點來點去了,真是可喜可賀,可口可樂~

部落格的寫作動機

Ava 的部落格上看到一篇合作貼文:「what motivates you to write for an audience?

主題是在講部落格的寫作動機,他們的說法大概是這樣的:

Kami 覺得部落格像是一本「公開的日記」,主要是「為自己而寫」,但也享受「與他人建立聯繫」的額外收穫。

Cris 透過寫作來「釋放腦中的思緒」,並且「渴望獲得回饋」,從而確認自己的存在感。

Winther 想要「發表自己也會想讀的文章」,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觀點與故事」。

Pirate 希望文章能「被陌生讀者看到,並產生影響」,將公開寫作視為一種「拒絕沉默的行為」。

Ava 透過寫作來「表達思維、建立觀點並保存思考成果」,她希望文章「能在需要的時候,出現在某人的面前」,還有提到她不喜歡被立即閱讀的壓力。

這也讓我有點好奇,做事情總是三分鐘熱度的我,為什麼還在這裡寫東西呢?

我剛建立這個網站時,覺得網路這麼大、社群媒體這麼發達,在這個小角落裡耍白痴肯定不會被人發現的。所以內容的確也是偏向「為自己而寫」的,頂多就像是對著空氣、對著朋友或是對著自己說話吧?

不過這裡還是有個公開的網址,所以也不是真的那麼私人,發文時還是會覺得這裡是個「公開的地方」,只是大概不會有人來看罷了。但這也沒關係,要是有人來看的話,一定會產生莫名的壓力,就不敢亂 PO 東西了。

這點我跟 Ava 的看法也比較接近,覺得 RSS 就像是一種推播通知,少了一點「偶然、隨性、安靜」的氣氛,雖然技術上是別人來抓取啦。

然而,不知不覺也發超過一百篇了,雖然幾乎都是廢文,但還是有點意外。

這種持續下去的感覺,好像也還不錯。

: )

我也想吃麥當勞

今天午休時看到同事在吃麥當勞,忽然覺得偶爾吃個速食好像也不錯,於是就決定前往麥當勞。原本想在店裡吹著冷氣慢慢吃,但內用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只好改成外帶。

回程的路上,我開始擔心會被別人看到,覺得這種「學人精」的行為很可恥。於是我制定了一個完美的作戰計畫:盡可能避開所有人的視線,上樓後就直接衝回座位。

結果電梯門一打開,就迎面撞上剛才吃麥當勞的那位同事......

(內心吶喊:靠腰!!那欸安餒啦~~~)

你說這種事到底有什麼好丟臉的?直接承認「看你吃得很香,所以我也想吃」不就好了嗎?我也不知道,也許心理學有什麼術語可以解釋這種莫名其妙的羞恥感,不過誰在乎呢?

控制狂父母 vs 控制狂手機

  • 控制狂父母:「你不能去那個地方玩,太危險了,乖乖待在家念書。」
  • 控制狂手機:「你不能安裝這個 APP,我們沒有審核通過。」
  • 控制狂父母:「我已經幫你選好學校和科系了,醫生工程師最穩定。」
  • 控制狂手機:「我們已經幫你篩選好 APP 了,這些最適合你。」
  • 控制狂父母:「大人的事太複雜了,你不需要知道,專心念書!」
  • 控制狂手機:「檔案系統太複雜了,你不需要了解,隱藏!」
  • 控制狂父母:「你去哪裡、跟誰在一起、在做什麼,我們都要知道。」
  • 控制狂手機:「你裝了什麼、用了什麼、去了哪裡,我們都會記錄。」
  • 控制狂父母:「別碰那個東西,你會弄壞的,我來幫你準備好。」
  • 控制狂手機:「別自己修改系統,你會搞砸的,讓我們幫你處理。」
  • 控制狂父母:「沒有我們的安排你什麼都不會,聽話照做就對了。」
  • 控制狂手機:「沒有我們的生態系統你什麼都做不了,繼續用我們的產品吧。」
  • 控制狂父母:「我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這都是為了你好。」
  • 控制狂手機:「我們有最專業的團隊,這都是為了你的安全。」

十塊錢的筆記本

學生時期,我很喜歡買十塊錢的筆記本,每個科目各準備一本,它們輕巧好帶,要是用完了就去文具店再挑一本新的,反正才十塊錢嘛!少吃一包科學麵就有了。

後來我發現,它最大的好處其實是:下筆時完全沒有壓力。

不會怕寫錯,不會怕字跡潦草,也不會擔心浪費紙張。

你會真的開始動筆!

相比之下,那些精美的筆記本反而寫起來壓力很大,怕字醜、怕格式不整齊,怕浪費了這些漂亮的紙張。寫起來戰戰兢兢的,到最後根本沒寫幾個字。(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實活頁式的筆記本也不錯,不過我個人還是更偏愛十塊錢的筆記本。)

這個小網站也是如此,它就只是一個簡單的網頁,沒有內容管理系統,沒有網頁生成器,沒有複雜的檔案結構,更沒有選不完的模板。

儘管問題很多,寫出來的東西也不怎麼樣,但「開始寫」才是最根本的目的!

懂的都是別人的道理

一直以來,我總覺得自己缺乏「自己的想法」,就像李宗盛在《十七歲女生的溫柔》裡面寫到的:

「也許你快要十七,每天等待著畢業典禮。」
「也許你正是十七,懂的都是別人的道理。」
「也許你過了十七,往前看往後看都有點吃力。」

十七歲時,我以為這只是青春期的迷茫,如今早已過了十七,卻依然覺得沒什麼改變。

我想問題在於,讀了許多別人的觀點,卻沒有真正的思考與消化,沒有轉化為屬於自己的理解,更沒有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之中。

如果能用寫部落格的方式,用自己的語言、生活經驗來重新表達,也是一種不錯的學習方式吧?

不要倚靠車門,為什麼?

常搭台北捷運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文湖線常常出包吧~

根據這篇新聞稿,過去十年來文湖線平均每年發生 31.6 次延誤事件(發生故障、突發狀況)。

想想看,為什麼不能倚靠車門?

  • 如果在行駛中真的發生意外,車門突然打開來的話怎麼辦?
  • 如果你正好靠在車門上滑手機,來得及反應嗎?

文湖線為全自動駕駛系統,理論上緊急的時候應該是有辦法遠端操控列車的,包括停駛或開關車門。要是這個系統因為不明原因故障或是被駭呢?

當然,這種事情發生的機率超低,系統也一定有很多防呆、保護機制。但是哪怕風險再小,後果都太嚴重了。更何況,有那麼多地方能靠,幹嘛一定要靠車門?

最後再想想,你搭公車的時候會靠車門嗎?司機大哥按個按鈕你就飛出去了~

電腦硬體裝修丙級

翻了一下「電腦硬體裝修丙級」的術科考試內容,發現考題意外的實用欸~🤔

  1. 拆裝電腦:將電腦零件拆掉→重新組裝→確保能正常開機
  2. 製作網路線:拿出剝線鉗、壓線鉗、斜口鉗、水晶頭、照著標準的雙絞線接法(568B)做一條網路線
  3. 硬碟分割:
    • 第一個分割區裝 Windows
    • 第二個分割區裝 Linux(好像是 Fedora)
    • 第三個分割區當資料碟,格式要能同時兼容兩種作業系統
  4. 網路設定:要會切換動態 DHCP 與固定 IP,會設定 IP、子網路遮罩、閘道器、DNS
  5. 排程備份:要會用 Windows 的工作排程器與 Linux 的 Cron 指令,自動備份檔案
  6. 使用者帳號管理:建立多個帳號,做好權限控制,避免被其他人看到不該看的檔案 >///<
  7. 基本系統設定:要會在 Windows 與 Linux 裡設定印表機、螢幕保護程式(?)
  8. 字體與輸入法:要會安裝新的字體、設定指定的中文輸入法
  9. 文書處理工具:安裝微軟的 Office 軟體(我比較推薦 LibreOffice)
  10. 檔案管理:使用指定 FTP 軟體進行檔案傳輸、使用 7-Zip 進行檔案壓縮與解壓縮
  11. 網頁製作:
    • 現場寫一個 index.html,內容要有指定的文字、字體大小與顏色
    • 透過 FTP 上傳到指定的網頁伺服器資料夾
    • 把網頁設成瀏覽器首頁

嗯...這些「老派」技能好像越來越少人會了 XD

用手機的通知欄打廣告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有些人的手機通知欄總是充滿廣告?

而且他明明就沒有裝某知名炸雞店的 APP 啊,到底為什麼會跳出炸雞店的廣告?(我怕惹麻煩,以下都不會講名字。)

TL;DR:你的某個 APP 很可能跟廣告公司合作了。

精準投放?

這些廣告公司會透過合作的 APP 來獲取你的個人資料,像是性別、居住地、辦公區域、年齡、收入、興趣等,不論是顯性的還是推算出來的。

甚至還有你的即時位置資料!

這些 APP 可能會在背景偷偷啟動,定期抓取你當前的 GPS、網路 IP 或 Wi-Fi 位置(透過比對與推算),然後把數據回傳給廣告公司,尤其是交通類的 APP 更容易有這種權限。

然後,他們就可以利用這些資料來做廣告的「精準投放」。

舉個例子:

  • 現在的時間是:午餐時段
  • 你的位置在:距離某炸雞店 800 公尺內
  • 你的年齡為:18-35 歲(這個年齡層特別愛吃垃圾食物)
  • 你的手機裡:有安裝過外送 APP 或其它速食店 APP
  • 你最近去過:一個月內有去過速食店(定位停留 10 分鐘之類的)

於是,廣告公司按下一個按鈕,你手機裡的某個合作 APP 就跳出了通知:

  • 「午餐時間到啦!雞塊買一送一,限時優惠到下午 2 點!」
  • 「懶得出門?外送炸雞滿 $199 免運費!」

這就是典型的 LBS(Location-Based Service)+ TA(Target Audience)的廣告。你當初可能還同意了相關的「位置資訊使用條款」,只是沒仔細看而已。

猜猜看,最後到底會發生什麼事?

  • 大企業:蛤?我只是想把這季的廣告預算花光。
  • 小公司:曝光數、點閱率到底是多少?我要怎麼計算轉換率?你真的有推播給符合條件的人嗎?我本來只是想試試看,結果發現根本是在亂燒錢。
  • 合作的 APP:我只是想賺點分潤,結果發現根本拿不到幾毛錢,而且我的 APP 名聲整個都臭掉了。
  • 使用者:這些廣告到底是三小?(這我)
  • 廣告公司:發大財~

(以上只是我亂講的,搞不好真的很有用勒。)

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上網搜尋「LBS 廣告」之類的關鍵字來看看。

被安排好的驚喜

個人網站就像是熱鬧的跳蚤市場,只要有心,誰都能找個角落擺攤,攤位雖然簡陋,卻各有風格,你可能會在某個角落意外發現寶物。

社群平台則像百貨公司,寬敞明亮、動線流暢,每個攤位的大小和位置都經過數據分析,你看見的東西大多是被精心「篩選」過的(不遵守規則的店家會被一腳踢開)。逛起來雖然很有效率,也容易找到符合自己喜好的內容,只是那些看似新發現的內容,其實都在系統的計算範圍內。

你喜歡逛哪個呢?

其實,兩邊都逛逛也挺好的,只是,當你太習慣被安排時,可能會逐漸失去主動探索的能力和慾望。

網站徽章

今天突然懷舊起來,嘗試做了自己的「網路徽章」。

如果你不知道那是什麼的話,讓我簡單講古一下:在千禧年之初,幾乎每個網站都有「友情連結區」,上面整齊排列著 88×31 像素的圖片(GIF/PNG)。

這些圖片其實就是那個年代的網站「名片」,站長們會互相交換這些酷酷的小徽章,放到自己的網站上推廣彼此,就像在收集郵票一樣有趣。訪客看到喜歡的徽章,就會點擊過去看看,說不定還會順手加到「我的最愛」呢!(也就是現在的瀏覽器書籤)。

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到這幾個網站看看:「網站A」、「網站B」、「網站C」。

總之,我跑去下載了「PixiEditor」,試著做了兩張超級陽春的圖片:

88x31 badge 88x31 badge

嗯...簡直是慘不忍睹,最後決定還是照著 icon 來畫一下好了,這是最後的成品:

廢文小天地

只能說...醜得可愛?(歡迎自取 XD)

(好像該找時間做個友情連結區,不過我應該先想辦法搞出聯絡方式才對。)

小眾病

「這部電影感覺好有趣哦,但是討論的人好多,突然不想看了。還是來看看『IMDb Top 100』裡面有哪些好電影吧。」

「八點檔好無聊哦,劇情根本就爛大街了嘛。來看看一百多台有什麼節目好了。哇,這個節目的受眾是哪些人啊?還有 977 台是什麼鬼?竟然只會循環播放生日快樂歌!」

「這些大咖 YouTuber 們怎麼都在跟風拍一樣的東西啊?算了,來搜尋看看『IMG_0001.MOV』會出現什麼鬼東西好了。」

「有人在發傳單耶,來欣賞一下它的設計、排版和字體好了。」

「這間餐廳超好吃,根本就是我的愛店!但是最近人潮越來越多了,該找新的餐廳了。」

「這款 3A 大作好酷哦,但是感覺要玩好久。來試試看《Thank Goodness You're Here!》好了。」

「這個遊戲實況主的觀眾也太多了吧?還是去冷門的直播間跟台主、老觀眾互動好了。」

「大家怎麼都在用 iPhone?」(哦,這個只是我買不起而已,不過我也不喜歡 iOS 就是了。)

「哇,親戚朋友怎麼都在用 Facebook 跟 Instagram?那我來試試看 Threads 好了。等等,這個平台怎麼每個人都在釣魚跟吵架啊?還是來重溫一下「就醬的營養午餐」好了,乾!這篇「青蛙與雞翅」也太好笑了吧!」

為什麼要寫廢文?

因為好玩,這樣就夠了。

如果剛好有娛樂到別人,那也不錯。

就如同網站副標題寫的:「隨意分享,隨便看看」。

倒出來比較好喝

「生活有智慧,聰明大發現,歡迎收看《生活智慧王》。」

最近發現,把超商寶特瓶裝的無糖茶倒進馬克杯裡喝,好像有比較好喝欸,因為:

  • 嗅覺:倒進杯子後,茶香整個跑出來,喝起來更有 Feel。
  • 杯口大:茶更容易包覆住整個舌頭,喝起來更有層次。
  • 流速快:大熱天的,大口喝更爽!
  • 冰涼:先倒半瓶出來,剩下的就放冰箱,保持冰涼口感。

大概吧?

路易莎的「雲端智能點餐」

如果號碼牌列印不出來怎麼辦?

  • 蝦皮:「目前系統無法列印,已幫您送出訂單,您的號碼為 69 號,請直接到櫃台取貨。」
  • 路易莎:系統當機、出現亂碼、不斷鬼打牆。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點完餐、掃完載具條碼,結果到最後一步才卡死。跑去通知店員,也沒有人來補紙或是擺個故障標示,於是下一個無辜的客人又再重蹈覆轍。

我們來看看這台「超土炮點餐機」是怎麼組成的:

Louisa-點餐機
▲ 路易莎的「雲端智能點餐」系統
  • iPad:點餐系統,舊版的畫面很卡,新版有比較順一點。
  • iPhone:付款系統,NFC 在機身最上方,很多人感應不到;新版則是直接移除,點完餐後還是要到櫃台結帳。(認真?)
  • 掃描機:一般應該是用來掃行動支付的(QR Code),但是載具(一維條碼)也是用這台,只能說…超級難掃。
  • 印表機:出號碼牌用的,上面有 QR Code 可以掃描看進度。(基本上沒用,店員會直接用喊的)

如果這是某間小店自己 DIY 的,我可能還會覺得很酷,但全國連鎖的大品牌這樣搞真的不太 OK 啊~

我最後是在手機上點的,體驗還不錯,以後用手機點就好了。

專輯下載卡

昨天買了一張黑膠專輯《Wet Leg》,沒想到裡面附了一張 Dropcard(下載卡)。

只要輸入卡片上的序號,就能在官網下載數位音檔,而且一次提供了三種不同的格式:WAV(原檔)、FLAC(無損壓縮)以及 MP3(有損壓縮),意外的還蠻貼心的。

以前買 CD 的時候都還要自己放到電腦上處理呢,現在連買黑膠都有現成的音檔可以抓了,真方便~

不過,缺點也很明顯:要是哪天網站掛掉的話就沒辦法用了,但考慮到這比較像是額外贈送的服務,倒也沒有這麼在意。(畢竟已經備份起來了!)

Album-WetLeg

非法試用

盜版其實像是一種低門檻的免費試用。

就像是走進一家有座位的書局,你可以坐下來免費看完整本書,也可以只是翻一翻,要是覺得很有意思,就掏錢買回家。

對於有經濟能力的人來說,盜版也許會是一種試用版,覺得內容有價值的話再去回購正版;而對於經濟能力有限的人,雖然不會立刻轉化為付費用戶,卻可能成為產品的死忠用戶,或是口碑推廣者。

Steam 雖然提供了寬鬆的退款機制,但你還是得先付錢把遊戲買下來,退款時也容易產生損失厭惡(Loss aversion)所帶來的心理壓力,這與零成本試用的感覺還是有點落差。

就我自己來說,在有穩定的收入之後,我開始買回一些小時候很喜歡玩卻買不起的遊戲,或是該系列所推出的最新續作,最近也買了幾本以前看過的實體書。

(註:這篇如果發在社群媒體,大概會被罵爆吧。)

網路指紋

透過瀏覽器特徵、字體、語言設定、螢幕解析度等資訊,可以產生一組(幾乎)獨一無二的網路指紋,即使你使用了 VPN 並清除 Cookie,網站還是有可能識別出你的裝置。

VPN 的好處是能夠隱藏你的原始 IP、避開 ISP(如中華電信)的監控或地區限制,但只靠 VPN 是無法阻止網站透過網路指紋來追蹤你的。

考多益

最近常在讀英文,所以比較沒什麼在更新,畢竟這裡本來就是無聊時才上來發發廢文的地方。

其實考多益也不是為了什麼特別的目的,就只是覺得生活中有個目標比較有意思,畢竟多益本來就不適合用來衡量英文能力。

身為學店生,我高中時完全就是個英文文盲,大學畢業時也只認得幾個單字,當時大四多益考了個 420 分。(沒錯,就是那麼低。)

順帶一提,多益的滿分是 990 分,而我們學校的畢業門檻只有 225 分,但還是有很多人考不過。(就說了吧!我可是真 ● 學店生。)

後來因為比較常接觸英文相關的遊戲內容,算是在不知不覺中有學到一些東西,在這邊特別感謝 YouTube 與 Twitch 的薰陶,讓我學會了不少實用的英文髒話。

目前我的聽力還算過得去,但單字和文法還是超級爛就是了,希望今年底或明年初有機會可以挑戰 900 分吧。

既然都寫這篇了,沒考到我是不會放棄的!

閱讀與表達能力

在我父母那一代,五年級生吧,明顯可以感受到他們扎實的閱讀與寫作能力,甚至連口語表達也相當厲害。相比之下,我是個從來不讀書也完全不知道如何寫作的人,看我的這些大便貼文就知道了。

以現在的科技發展與社會趨勢來說,下一代恐怕只會更不擅長閱讀和表達,真不知道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

(迷之吐槽:是只有你自己爛而已吧?)

(備註:五年級生代表民國 50-59 年之間出生的人。)

拖延

每次一想到要運動、讀書什麼的就覺得好懶、好累,但每次只要撐過前面十分鐘,那種不情願和不舒服的感覺就會大幅下降。

相信大家都有過類似的經驗,腦神經科學什麼的就算了(因為我也不懂= =),只是想要提醒自己:「一開始的不適感很快就會消失」。

所以別想太多,動起來就對了!

希望自己早點知道的事

如果能回到過去,想給自己的幾個建議:

  • 牙齒:每天正確的刷牙、使用牙線,有問題時就馬上去看牙醫,並且每 3-6 個月定期檢查牙齒。
  • 睡覺:充足的睡眠是提升生活品質的關鍵,熬夜會大幅影響白天的精神和健康。
  • 科技:以宏觀的角度去理解,為什麼科技產品這麼容易讓人上癮,尤其是對孩子與青少年的負面影響,電腦和手機更是讓人熬夜的主因。
  • 飲料:養成看營養標示的習慣,控制「糖分」與「碳水化合物」的攝取。
  • 運動:活著就要動,這個其實還好,現在開始還來得及。

欸不是,我已經老到可以發這種文章了嗎?

悠遊聯名卡

自從有了會自動加值的悠遊聯名卡之後,去超商時都越來越懶得看價錢了。就像在賭場會用籌碼一樣嗎?沒看到現金,花起來都特別無感。

Jubeat

Jubeat 是一款大型音樂節奏遊戲機台。

它的設計很酷,機台上面崁入一塊 16:9 的螢幕,透過機台外殼把畫面區域分成兩塊,上方是長方形的分數區(有點像 Pinball 裡的 DMD 計分區),下方則是一塊正方形的遊玩區,遊玩區是由 4x4 共 16 顆透明壓克力按鍵組成。

玩法非常簡單,只要根據節奏去按螢幕上對應位置的按鍵就可以得分。這個設計非常的巧妙,它既有「所見即所得」的直覺性(偽觸控?),又保有實體按鍵所帶來的回饋感,這個是平板難以取代的~

我高中的時候花了不少錢在上面,常常下課後跟同學跑去打到店家關門才肯回家。現在偶爾路過台北車站還是會去玩一下,通常會去 Z 區地下街走到底的「力堡站前店」,一次台幣二十元可以打三首(竟然十幾年來都沒漲價)。

Jubeat

圖片來源:Konami Digital Entertainment

悲慘世界

今天去看了《悲慘世界》四十週年紀念版音樂會。

第一次來到國家戲劇院,這是一個很壯觀、很豪華的場地,座位意外的很少,似乎每個位置都能清楚看到演員的現場演出,不必仰賴投影幕,這點不錯~

整體的氣氛非常投入、觀眾的共鳴感強,有位小女生每次拍手的時候都會站起來,真的超有愛的。我自己也看過許多次的十週年版的 DVD,能夠親身體驗現場演出真是太棒了!

Les Miserables-1 Les Miserables-2

貓空纜車

週末又跑出去玩了,這次去木柵搭貓空纜車,換個角度看看台北的風景。

在山上吃了烤香腸、鐵觀音冰淇淋,再摸摸不怕生的流浪貓,然後就下山到台北吃拉麵。

就這樣,就是這麼樸實無華。

Mao Kong

電子書閱讀器

流行語:「折騰」,表示樂於動手、主動挑戰困難、甚至享受自找麻煩的精神。這種透過付出努力所獲得的成就感與滿足感,是更深層次的快樂。

像我最近就買了台電子書閱讀器來折騰自己,我知道買 Kobo / Boox 最安全,可以一次買到位,但我就是很犯賤的買了比較冷門的 Meebook M7 來玩,目前覺得最大的缺點是重量偏重,優點是很便宜,便宜治百病,ㄏㄏ。

Mastery Experiences

「Mastery Experiences」是「自我效能(Self-efficacy)」裡的重要來源之一,指的是個人在某個領域中成功完成挑戰或任務的經驗。

這些成功經驗能強化我們對自身能力的信心,讓我們更相信自己在未來面對類似情況時也能成功,這不僅能提升動機、創造正向循環,甚至可以延伸到其他領域。

我認為先在一個領域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進而累積自信、建立「我能做到」的整體感受,對人生中的其它挑戰都有很大的幫助。

例如我在高中打電動衝排行榜的時候,學到了幾個很重要的技能,並取得了成功:

  • 深入了解遊戲規則與系統機制
  • 主動蒐集資訊,向高手學習並模仿其策略
  • 制定策略、持續修正,並徹底執行

這段經歷所帶來的成就感與方法論,後來在我大學和職場上的表現中都發揮了很大的影響。

(#底層學店生講幹話)

九份

以前總覺得去九份很麻煩,其實從瑞芳車站搭公車或計程車還挺方便的。

從瑞芳車站搭計程車到九份是公定價 220 元,這次跟家人一起去,分攤起來很划算。

逛老街、吃芋圓的行程依然很不錯,只是天氣炎熱、人潮又多,稍嫌擁擠一點,也許秋冬再去會更適合~

電子書

最近找了一些想看的電子書(EPUB/PDF),又手癢測試了一些閱讀與管理的工具,來紀錄一下使用心得。

電腦

  • 單純閱讀:推薦「Koodo Reader 網頁版」,免安裝、介面簡潔美觀,有開源。
  • 管理&閱讀:「Calibre」,老牌開源電子書管理工具,功能強大,網友激推(?)

手機 APP

我目前主要使用「eBoox」,它的優點有:

  • 介面設計簡潔直觀,操作流暢。
  • 同時支援 Android 與 iOS 平台。
  • 整合 Google Drive 同步功能,可跨裝置同步書籍和閱讀進度。

如果不需要跨裝置同步功能的話,隨便選一款順眼的就好了。

(6/25 編輯:「Google Play Books」還蠻多人推薦的,很好用。)

自架方案(不推薦)

自架的好處在於能集中管理、分享與同步進度,兩人以上要用的話可以考慮。不過根據我的測試,這些平台在手機瀏覽器上的使用體驗都很糟糕,因此不太推薦。(但如果是只用電腦瀏覽器,或是搭配支援 OPDS 的 APP 來使用,還是可以的。)

如果需要分享神秘檔案的話,直接放到雲端就好,省得麻煩。

不可取代

「不可取代性」常常被誤解成「沒有你公司就無法運作」。

如果你從老闆的角度來看,當某項工作只有你會做、知識只存在你腦中,其實是很大的管理風險。這種風險不但不會保障你的工作,反而可能讓老闆不信任你。

你做的工作應該要可以被交接,而難以取代的,應該是你創造的價值和影響力。

註:這篇是在反省我自己,而且我肯定高估了自己的不可取代性。XD

標示清楚

無論是買東西還是點餐,我都偏好那種品項、價格都標示清楚的店,如果點餐方式明確、態度友善的話就更加分了;反過來說,不標示價格、老闆一臉愛理不理的店,我通常都會直接略過。

網路上也是,有些賣電腦的規格就只寫「i5 CPU、16GB RAM、256GB SSD」,這種品牌、型號都不寫的看起來就很盤。

網路的三個階段

資訊缺乏:1995 - 2000

  • 網路剛起步,內容稀少且分散,主要以靜態網頁、個人網站、BBS 為主。
  • 代表性平台包括「PTT」、「史萊姆的第一個家」等。(大概吧?我那時還沒有電腦 XD)
  • 使用者為資訊的「尋找者」,主動性高但選擇有限。

資訊爆炸:2000 - 2010

  • 人人都能創作與分享內容,資訊量呈爆炸性成長。
  • 代表性平台包括「無名小站」、「Mobile01」、「痞客邦」等。
  • 「Yahoo」、「Google」等搜尋引擎提升了資訊取得效率。
  • 使用者為資訊的「參與者」,不只接收,還開始創作內容並參與討論。

演算法主導:2010 - 2025(至今)

  • 智慧型手機、雲端服務、大數據、推薦系統逐漸普及。
  • 代表性平台包括「Facebook」、「Instagram」、「YouTube」、「TikTok」等。
  • 使用者為資訊的「接收者」,所見內容多由平台演算法決定,平台目標轉向「最大化停留時間」。

下一階段?

  • 生成式 AI(如 ChatGPT)開始主導內容產出與資訊整理,搜尋逐漸被「對話」取代。
  • 真假資訊的邊界越來越模糊,對「真實性」的判斷變得更加重要。
  • 使用者為資訊的「共同創造者」,透過 AI 對話參與內容的生成與定義。

每個階段都影響了我們獲取知識與理解世界的方式,網路不只是工具,更在悄悄塑造我們的思維與認知模式。

蚊帳

蚊帳是一個大幅改善我生活品質的東東,去年我先買了一個蒙古包的來試試看,但進出要拉拉鍊,加上空間太小,我家的貓覺得不方便(?)。後來又買了直立式蚊帳,整體使用上非常滿意,從那之後就再也沒有蚊子焦慮了。

在此之前,每天晚上都要擔心房間裡有蚊子,半夜常常要起床打蚊子,就算打死了兩隻,也還可能有第三隻。只要有蚊子,隔天一定會睡不好,久了真的快要有心理陰影了。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困擾,真的可以考慮看看,不要為了美觀而犧牲睡眠品質阿~

註:蒙古包拆裝方便,可以睡覺的時候再裝,起床時就摺起來,大概一分鐘內可以搞定;直立式的通常不會拆,但空間很大,把簾子捲一捲掛起來就好。

MP3 網頁播放器

最近家人在準備日檢考試,常常要聽課本上的音檔。

於是我用光碟機把幾張 CD 的音檔給轉出來,放到自己的網站上。一開始只是用網頁當作檔案瀏覽的方式來播放音檔,雖然能用,但缺點就是不能夠切換上下首,要一直切換頁面很麻煩。

所以我試著找一些現成的自架方案,像是 Navidrome 或是 Gonic(Subsonic API)。它們雖然功能強大,但還是會遇到幾個問題:

  1. Navidrome 前端網頁會出現中文亂碼、也不支援以資料夾的方式瀏覽。
  2. 手機要下載支援 Subsonic API 的 APP,檔案多的時候常常會卡住,跑起來速度也慢。

搞到最後,我乾脆用 ChatGPT 生成一個用 PHP 寫的簡單 MP3 播放器。經過一些調整後(其實不少),就完成了一個簡單的「MP3 網頁播放器」。整個部屬過程只需要把一個 index.php 放到一台能跑 PHP 的網頁伺服器上就可以了。

大致的功能如下:

  • 播放控制按鈕:播放/暫停、上一首/下一首。
  • 四種播放模式:循環播放、單曲播放、隨機播放、手動播放。
  • 檔案瀏覽功能:當作檔案瀏覽器也沒問題。
  • 可切換顯示模式:僅顯示 MP3 檔案/顯示全部檔案。
  • 輕量快速,舊手機也能順跑(真的超快)。
  • 零依賴,無需任何前後端的套件或框架。

透過 LLM(大型語言模型)生成再自己調整過的解決方案,真的最能符合自己的需求。

XYZ 網域

我之前買的 .xyz 網域最近被封鎖了。

他們網站上有給出六個安全性檢查網站,但結果都顯示沒有被列入黑名單。我提出申訴後,他們回覆說我的網域與某個木馬病毒有關,並附上了一組 SHA-256 雜湊值。我檢查了一下,確認伺服器上根本沒有這個檔案,再次提出申訴後,網域才被解封。

WTF,上網查了一下,只要 .xyz 網域被人檢舉,就有可能在沒有求證的情況下直接封鎖。還好這個網域只是拿來自用測試的勒。

奉勸大家,如果想要穩定使用,還是選擇 .com 或 .net 這類主流網域比較保險。

連勝紀錄

你有沒有玩過那種每天都要登入的遊戲?連續打卡了 69 天,結果某天不小心漏了一次,整條連勝紀錄就這樣斷了,然後一氣之下就直接把遊戲給刪了。

其實現實中也常常這樣:每天背單字、練英文,只要中斷個幾天,就會想說「算了啦,乾脆不要讀了」;堅持運動了一個月,只要一餐吃太多,就自暴自棄放棄了。

我們好像太在意「連勝」這件事了。只要每次連勝中斷,就會覺得自己是個懶惰的小廢物;這種「沒做到完美 = 失敗」的心態,容易讓人想直接擺爛。

我自己幾乎每天都會花個三分鐘玩「Flow Free」,這個遊戲有每日謎題,每次解完之後連勝就會「+1」。但特別的是,如果哪天沒解到,紀錄不會直接歸零(膏)(不好笑),也不是「+0」,而是「-1」;這個設計有效降低了連勝中斷的失落感。

真正重要的,不是你的連勝有多長,而是你有沒有勇氣回歸,然後繼續累積你的「總完成天數」。

Flow Free

正版比盜版好用

對許多人來說,盜版的痛點不是道德,而是麻煩。

下載影片或音樂得先找資源、擔心中毒,還要解壓縮、轉檔、整理資料夾、加字幕,現代人早就沒耐心處理這些繁瑣流程,許多人甚至連電腦都沒有。

當你在手機上按下「播放」鍵就能觀看 4K 畫質的影片時,誰還願意花時間搞盜版?Spotify、Netflix 等串流平台,正是抓住了「無須自己管理內容」的痛點,還有強大的推薦算法與最新的作品支持。

當正版比盜版好用時,誰還願意冒險去抓盜版?

花蓮四日小旅行

簡單紀錄一下這次的花蓮之旅~

Day 1

  • 液香扁食:在地老字號,餛飩又多又好吃,湯頭清爽。
  • 將軍府:環境清幽,適合悠閒散步。
  • 林記明禮路葱油餅:便宜又好吃的炸蛋蔥油餅。
  • 東大門夜市:路線規劃得不錯,有不少座位可以吃東西。

Day 2

  • 東華大學:校園環境清幽,適合散步。
  • 東華平價牛排簡餐:牛排、羊肉湯好吃,特別是羊肉的沾醬很厲害。
  • 吳府其馬舖:來買沙其馬當伴手禮,老闆娘很親切。
  • 新天堂樂園:逛百貨、湯姆熊、星巴克貨櫃屋。
  • 歪歪歪甜點:蛋黃酥好吃,價位高。
  • 炸蛋蔥油餅:黃車 vs 藍車,個人覺得黃車勝。
  • 一碗小:羊肉湯無敵,來花蓮必吃。

Day 3

  • 美崙山公園:步道規劃得很好,可以看到市區與海景。
  • 定置漁場三代目:拉麵跟魚肉都不錯吃。
  • 又一村文創:小巧的文創空間。
  • 娜滋滋烤魚:魚肉Q彈好吃,其他菜也還不錯。

Day 4

  • 玉里臭豆腐:超爆好吃,絕對值得來排隊。

超精簡的 RPG

超精簡的 RPG(網頁版)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該有的要素都有,但只要五分鐘就能破關。

初學者

成為一個領域的初學者,往往不需要太高的成本。你不需要一開始就花大錢買昂貴的設備、也不用逼自己達到專業水準,更不用扛著專家的壓力。

在初學者的階段,每個小小的進步都像是發現新大陸,充滿新鮮感與成就感。朋友可能還會對你說:「哇,你好有潛力!」。相較之下,專業人士得每天面對挑戰、持續精進自己,還要應對來自四面八方的評論與期待。

想要讓人生變得更豐富,我們可以不斷在不同領域中成為初學者。無論是學習一種新的語言、嘗試一項新的運動或新的遊戲,這些都能讓我們獲得新鮮感,並感受到進步的快樂,也更懂得欣賞該領域的專家。

初學者不會被專業的標準所限制,而是可以單純享受學習的過程,並以開放的心態欣賞他人的專業。

YouBike 2.0E 電輔車

清明連假期間,體驗了 YouBike 2.0E 電輔車,坐上去輕輕一踩就能感受到明顯的加速感,尤其是上坡路段,輕鬆又省力。儀錶板上會顯示當前的時速,時速有限制在 20 公里,超過的話就會停止加速。

想要租借的話,可以透過官網或 APP 查看哪裡有電輔車以及電量狀況。這次我騎了 12 公里左右,只消耗了不到 10% 的電量。

價格方面,前兩小時每 30 分鐘收費 20 元,是一般 YouBike 2.0 的兩倍。這次我悠遊卡的餘額不足,不過事後可以在任何一台 YouBike 上補繳,真的很方便!

推薦給想優雅騎車的朋友,真的用過之後就回不去了~

備份檔案管理

隨著雲端服務和手機的普及,檔案存取變得更方便,卻也有越來越多人不熟悉檔案系統的概念。大多數的人難以忍受手動管理檔案目錄,而是更習慣使用搜尋系統,尤其是手機的使用者。

即使是個人電腦,每個人也有不同的使用習慣:

  • 有些人規劃清晰的資料夾結構、命名統一,讓檔案一目了然。
  • 有些人則習慣將所有檔案丟在桌面,用不到的檔案、安裝檔也不刪除。

只要養成定期清理與分類的習慣,備份就能夠又快速又有效率。我建議列出一份備份清單,確保每次備份時都能井然有序、省時又安心。

世界備份日

每年的 3/31 被定為「世界備份日」(好宅)。

3-2-1 備份原則

  1. 檔案至少要備份 3 份。
  2. 至少使用 2 種不同的媒介儲存。
  3. 至少要有 1 份放在異地(雲端也算)。

我自己的備份媒介有「個人電腦」、「行動硬碟」以及「雲端儲存」,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檔案是照片與影片,至於音樂、電影、遊戲之類的檔案倒是遺失了也不太會心痛。

當然,每個人重視的資料不同,如果寫作、日記或是作品集對你來說很重要的話,一定要記得備份唷!

溫馨房間 x 智慧燈泡

台灣常見能買到的燈泡有三種:黃光(2700K)、自然光(4000K)、白光(6500K)。

除了色溫外,燈泡的瓦數與流明(亮度)也需要謹慎挑選,如果是買可調光的燈泡,更需要搭配可調式的燈座才行。

為了打造房間裡舒適的夜間照明,最近我在蝦皮買了一個便宜的雙頭立燈,並搭配螢幕後方的檯燈做間接照明。

目前我的配置

  • 立燈主燈:智慧燈泡 - 自然光 4000K
  • 立燈側燈:智慧燈炮 - 黃光 3000K
  • 螢幕背燈:智慧燈炮 - 黃光 3000K
  • 角落桌燈:一般燈泡 - 黃光 2700K(3W / 300LM)(不一定會開)

為何選擇智慧燈泡?

  • 可調色溫與亮度:不怕買錯,也不需要額外購買可調式的燈座。
  • 自訂情境:可以先設定好各個燈泡的色溫與亮度,一鍵切換。
  • 可以定時:例如:睡前可以將夜燈設定成一小時後自動關閉。
  • 可以排程:例如:設定平日早上將亮度從 1% 慢慢升到 20%,比鬧鐘更溫和有效。

安全性建議

  • 有經驗的話,可以直接買固定色溫與亮度的燈泡。
  • 盡量不要選雜牌。
  • 智慧燈泡會需要連到家裡 WIFI,若有技術背景,可以額外切分 VLAN 提高安全性。

Tips

  • 避免單一大燈的光線,透過間接照明增加空間的燈光層次感。
  • 晚上優先選擇黃光與自然光,減少藍光的影響,提高睡眠品質。

YouTube 歌單備份

今天心血來潮,用 YT-DLP 下載了我的歌單並轉成 MP3,大概有 600 首左右。這樣大概也只佔 3GB 的大小而已,完全可以接受。

在這份歌單中,大約有 8% 的影片已被刪除或是設為私人,導致我無從得知是哪些歌、更無法找回這些影片了;因此我覺得,就算真的很懶得備份檔案,至少也可以用 YT-DLP 把播放清單輸出成文字檔做備份,方便以後找其他資源代替。

Speedrun

「Speedrun」、「快速通關遊戲」或簡稱「速通」,本質上就是「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某件事」。

有許多遊戲本身就是以速通為主,比如:F1 賽車、魔術方塊、短跑比賽等等。當然,也有一些遊戲原本並不強調速通,但是引入這個概念後就變得很有意思。

一般來說,要開始速通挑戰,大致可以分為幾個步驟:

  1. 研究遊戲規則:找出最短或最有效率的破關路線。
  2. 探索捷徑與輔助工具:減少不必要的步驟,找到加速的方法。
  3. 設計最佳路線:思考如何用最少的步驟來完成目標。
  4. 訓練與執行:反覆測試和練習,熟練流程中的某些技巧。
  5. 持續進步:在執行的過程中,持續微調路線和操作。
  6. 突破與借鑑:研究新路線,向高手切磋學習。

生活中的許多事情也可以當作速通來玩,像是超商店員的結帳:

  1. 研究遊戲規則:了解結帳方式、熟悉常見商品的條碼位置。
  2. 探索捷徑:在處理相同商品的商品時,可以只掃描一次,再利用 POS 機的乘數計算。
  3. 設計最佳路線:看到客人拿悠遊卡時,就先打開感應機;問會員電話時,可以先講「09」。
  4. 訓練與執行:練習條碼掃描的角度、結帳操作流程,要練習到像反射動作。
  5. 持續進步:不斷挑戰「PB」(Personal Best),持續優化流程。
  6. 突破與借鑑:觀察其他店員的結帳方法,思考與研究其它流程的可能性。

像這樣的速通挑戰,不僅能提升效率,還能讓工作與生活變得更加有趣。

盜版比正版好用

在 Windows XP 的年代,很多單機遊戲都有分「安裝片」與「遊戲片」,每次要打開遊戲之前,都需要先將遊戲片放入光碟機裡才能玩,真的很麻煩。

當時我的一個很酷的叔叔都會幫我們做「虛擬掛載光碟」,或是直接用盜版的,這樣不僅方便、讀取速度也變快,還不用擔心光碟刮傷或壞掉。

Celtic Tiger

Michael Flatley 的《火焰之舞》在台灣非常有名,你可能也聽說過他的《大河之舞》或是《舞王》,我自己則是在小巨蛋看過現場版的《舞王 2:危險遊戲》。

《Celtic Tiger》是他在 2005 年所推出的秀,雖然在台灣不是那麼有名,但我認為它的精采程度絕對不輸給《火焰之舞》。

最近我在蝦皮上就以 200 元購入了這張「全新未拆封的正版 DVD 光碟」,原因是我在 YouTube 上面找到的影片,不是畫質太差,就是只有經過剪輯的片段。

Celtic Tiger

結果呢,事情果然沒有憨人想得那麼簡單~

首先,我家那台老舊的外接式光碟機讀取非常緩慢,完全無法正常播放。

這時,我發現包裝盒的背面寫著一行字:「This DVD is copy protected」。可能是需要經過解密的關係,導致光碟機讀取的速度不夠快吧?

於是,我又在 MOMO 上以 390 元買了一個新的外接式的 DVD 光碟機...這次終於可以正常讀取了。

但我的目標是想把它轉成 MP4 檔案,保存起來以便隨時觀看,畢竟用光碟機讓它慢慢讀取實在是太痛苦了。

經過了一些搜尋,我在網路上找到了「MakeMKV」這個解決方案,並找到了一組 Beta-Key,它能夠解密光碟內容並轉換成 MKV 的格式。

最終,我成功獲得了沒有版權保護的 MKV 檔案。由於僅用於個人觀看,所以我想應該沒問題。

但是...這個畫質沒有比較好啊!我完全忘記這個可是「DVD」格式了:

  • 解析度:480p
  • 壓縮格式:MPEG-2
  • 位元速率:低(畢竟容量也有限嘛)
  • 畫面清晰度:舞蹈畫面經常變動,經過壓縮之後變得超~糊~

其實在 YouTube 上面還可以找到經過影像加強的版本勒~

好啦,至少正版 DVD 可以當收藏,而且也學到了一些經驗。

短期利益

許多公司上市後,為了要給股東交代,總是癡迷於持續成長與變現,而不是專注於提供有用的產品。

結果公司的產品越來越糟糕,最後被新的公司打敗。

Facebook

我的使用經驗

如果你跟我一樣是 Facebook 的早期使用者,應該還記得當初這個平台是可以「滑到底」的。

在剛註冊時,Facebook 會透過你的信箱、電話和共同好友來推薦新朋友,而貼文主要來自於好友和粉絲專頁,並且是按照「時間排序」來顯示的。所以每次瀏覽的時候都有會個終點,頂多再去《開心農場》偷個菜而已,其實沒有什麼嚴重的上癮機制。

不過大約在 2011 年左右,Facebook 開始引入一些演算法來調整貼文順序,並且改成「滑不到底」以及「下拉更新貼文」的模式。我還記得當時對這個改動很沒爽(台語),但用著用著也就妥協了。

漸漸地,Facebook 上朋友的貼文變少了,取而代之的則是為了迎合演算法而產生的:

  • 內容農場的垃圾文章
  • 各種聳動的標題殺人新聞
  • 詐騙文、釣魚文、不實廣告
  • 粗製濫造的短影片、電影解說
  • 不認識的人的假掰貼文

因為這些內容導致使用的體驗越來越糟糕,但有時候又會有好的貼文,所以容易產生 FOMO(錯失恐懼症)的感覺,除了浪費時間之外,也對身心健康有影響。

這種體驗真的很糟糕,對我來說絕對是弊大於利,因此我在 2022 年左右就把 APP 給刪掉了。

拿回一點點主動權

我想到可能的一個解法是:「把粉絲專頁的連結存到瀏覽器書籤裡」。

這樣的閱讀體驗會比較像是在逛部落格(雖然無法排版),還能避開平台所帶來的許多問題。

另外,我不認為演算法是絕對有害的。有時候,它確實能讓你發現優質的內容、找到值得追蹤的粉專。我認為關鍵在於「使用比例」,也許「80% 主動使用書籤、20% 透過演算法探索新內容」會是個不錯的方法。

『有時候錯過了就讓它錯過吧。』 —— 藍亦明旅遊書系列的台詞

社恐 I 人

我以為我在大學畢業之後已經進步了不少,像是一對一聊天、上台報告,或是打電話訂位,都已經不太會緊張了。但是我最近意識到自己還是很難克服一些恐懼:

  • 三人以上的聚會會不知所措,難以主動開啟話題。
  • 不敢直視別人的眼睛,會盡量避開眼神接觸。
  • 不敢跟別人並排走在一起,沒話題的時候很尷尬。

可能的解決方式:

  • 平常多累積話題與段子:準備幾個萬用的開場白或小故事,最好是能一起討論的開放式問題(新聞話題也不錯)。
  • 關心其他人:找幾個切入點,問問別人生活上的事情,盡量找比較有共鳴的話題。
  • 多累積實戰經驗。

接觸新事物的四個階段

  • 模仿(初學):從模仿範例開始,再慢慢學習基礎知識。
  • 熟練(進階):開始理解背後原理,能夠獨立完成任務。
  • 精通(專家):在面對各種挑戰時,能夠融會貫通、找到更好的做法,甚至指導他人。
  • 創新(大師):有足夠的知識能夠打破框架、創造新方法,甚至改變遊戲規則。

萬事開頭難!不過一旦開始了,從初學到進階的階段通常是效益最高、最有成就感的,也就是俗話說的「CP值很高」啦。

管理期望

對生活的期望

現在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因為少數人的光鮮亮麗,導致許多人對生活的期望也跟著急速膨脹。就算我們擁有一定的財富,仍然容易與更上層的人比較,導致對現狀的不滿。如果期望膨脹得太快,即使生活變得更好,幸福感也不會增加。

對自己的期望

社群媒體容易讓人產生過度比較心理(尤其是青少年),進而影響到身心健康。特別是平台上的內容往往是經過誇大與美化的,而生活中的低潮與挫折則時常被刻意隱藏起來(當然,這是人之常情),更別說還有演算法的操縱了。

若總是只看到別人光鮮亮麗的一面,難免會影響到對自己的看法。適度的自我期許能帶來成長,但若總是追求難以達成的目標,反而會讓壓力取代成就感,也可能會影響身心健康。

人與人之間的期望

我們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會被他人對自己的期望所影響,而我們對他人的期望,也可能會影響對方。透過溝通,我們可以調整對彼此之間的期望,減少雙方的認知落差與壓力。

快樂的關鍵

無論是對生活、對自己,還是來自他人的期望,過高或過低的期望都可能影響我們的幸福感。適時調整,找到合理且適合自己的生活步調,才能在追求進步的同時,也能享受當下的生活。

個人化應用

我有一些個人化的應用,其中有一些幾乎每天都有在使用,例如:

  • GoogleNews:透過 RSS 取得新聞內容,並以文字格式輸出成網頁表格。
  • HackerNews:定期抓取前三頁的文章,儲存為網頁表格,方便按照分數排序,並提供中英標題對照。
  • MSOutlookit:從 這裡 Fork 來的網站,可以在上班的時候假裝用 Outlook 的介面看 Reddit 文章。
  • Google Apps Script:用於自動化訊息通知及定時執行特定腳本。
  • 某個私人專案:使用腳本抓取某個論壇的內容,儲存至資料庫,並透過自建的網站在本地顯示。(對,有講跟沒講一樣。)

不過,在許多情況下已經不需要自己 DIY 了,使用 LLM 很容易就可以生成出各種客製化的應用,特別是個人化的工具或一次性的腳本。

例如,今天同事想下載春酒要用的音樂,只需要說:「我想要抓取 YouTube 的音樂並轉成 MP3,幫我生成一個 bat 腳本。」就能輕鬆完成。

RSS Feed

RSS Feed 是一種讓使用者接收網站最新資訊的技術。

雖然這裡沒有半個讀者,但是感覺有一個 RSS Feed 好像是很基本的事?

目前這裡的文章沒有用資料庫或是檔案系統管理,也沒有單獨的頁面,不過,我還是找到了一個方法:使用 Python 解析頁面並生成 RSS Feed。

其實用 Markdown 檔案管理貼文,再想辦法生成靜態網頁是個不錯的辦法,也許未來的某一天我會後悔,然後又把這裡整個改寫一遍。

我相信很多人都是這樣,沒花多少時間在寫作,卻花很多時間在搞架構翻新。XD

減重

上週五我把熱量赤字的觀念,透過 LLM 再整理一下,做成一個網頁與 PDF 手冊,印出來給想減重的家人讀。

這邊也備份一版好了:Weight Loss Guide

社群壓力與完美主義

創作的困境

消費帶來的是短暫的滿足,而創作則是持久的快樂。持續創作並不容易,尤其是那些堅持日更、周更的人,常常會感覺被榨乾。他們需要足夠的時間,從日常生活中獲取值得分享的養分。

社群壓力

當有觀眾在看的時候,實在很難保持真實的自己,創作的內容也會變得很無聊。在網路早期的 2000 年初,大多數人都是匿名的,那時的內容既充滿創意,也沒有壓力。

但隨著 Facebook 實名制的普及以及網路門檻降低,我們開始更加在意別人的眼光,分享的壓力逐漸變大,到最後大家都不願意分享私人的事情了。

Threads 的演算法則鼓勵讓陌生人來看你的內容,並且任由他們在你的留言區指指點點,這讓我們感受到了更多的社交壓力和隱私焦慮。

一開始,分享生活和觀點是一種自我表達的方式,然而隨著平台的擴展,這種分享變得更加沉重。公開發言的對象不再僅僅是朋友和熟人,還有那些完全不認識的人,這使得每一次分享都更容易被誤解或是被炎上。

完美主義與偶像包袱

當創作的內容達到一定的標準時,就很難接受那些不夠完美的創作。這樣的心態會讓人感到綁手綁腳的,導致一直拖延或直接停止創作。

許多 YouTuber 開設了所謂的「第二頻道」,雖然內容品質沒有像主頻道那麼高,但是創作變得更自由、更沒有包袱,也可以更新得更勤勞。

為了避免掉入完美主義的陷阱,我把這個網站命名為「廢文小天地」,就是為了想要沒有壓力的發廢文。諷刺的是,我還開了「超級廢文區」來發更廢的廢文。明明這裡完全沒有半個讀者,卻依然能感受到一種無形的壓力,覺得文章必須保持一定的品質,真是搞笑,尤其是我根本毫無文筆可言。

來點輸出吧

我喜歡這樣的比例:90% 的消費與 10% 創作。透過創作獲取多巴胺要比單純消費內容難得多,但從長遠來看,這應該是值得的。

新技術

越了解技術的人,就會越謹慎看待技術,例如:

  • 營養師可能會更關心食品的營養成分、添加劑或是加工方式。
  • 比爾蓋茨禁止自己的孩子在十四歲前使用手機。
  • 賈伯斯不讓自己的孩子接觸 iPad。

所以要如何看待新技術?

  1. 選擇對新技術漠不關心,完全拒絕改變,或是不經思考的隨波逐流。
  2. 對這項新技術做功課、取得各方專業人士的觀點、了解它可能帶來的好處與壞處,再決定是否使用它。

接受或拒絕並不困難,難的是理解後做出更聰明的選擇。

PTT

雖然我不是活躍的資深鄉民,但是我認為傳統的 BBS 討論板有許多優點:

  1. 文章按照時間排序,沒有演算法操控,人人都有公平的曝光機會。
  2. 沒有廣告、沒有營利、沒有暗中收集與販賣你的資料(應該吧)。
  3. 各板依照主題分類,討論內容更有深度,並且有板主維持秩序。
  4. 使用匿名 ID 發言,隱私性較高。
  5. 文章保存性佳、有快速的搜索功能,方便查找舊的文章。
  6. 開放性佳,可以免登入使用網頁版,也有不少網站備份 PTT 的文章。
  7. 相較於社群媒體,比較沒有資訊過載或即時性焦慮的狀況。

低密度空間

我喜歡生活在人少的地方。除了環境乾淨單純,人際關係也更緊密,讓人感到放鬆與自在。

其實,在網路世界裡也存在著「高密度」與「低密度」的區別。大型社群熱鬧多元,但小型社群往往能促成更深層的交流。這樣的現象在 YouTube、Twitch 或是各種討論板上都很常見。

如果你覺得高密度的生活讓你喘不過氣,或許可以先從網路上尋找一些較低密度的空間。這些地方通常更友善,也能帶來更舒適的互動體驗。

在過去,上網有一定的門檻,網友的整體素質較高,網路社群更像是一個小家庭。而在現在這個高密度網路空間裡,彼此間的聯繫反而變得疏遠,也有更多極端與情緒化的言論。在這個資訊過載、演算法驅動的環境中,我們應該更加注意自己接收資訊的方式。

註:我曾經用過一小段時間的 Threads,我認為在裡面越有爭議性的貼文就越容易被推播出去,而這樣的貼文互動性高、大家也容易吵成一團,而其中故意釣魚的人也很多。太常接觸這些資訊真的是在損害自己的腦袋。

YouTube 訂閱按鈕

以前我一直很困惑為什麼許多 YouTube 創作者會抱怨說觀眾明明訂閱了頻道,卻沒看到他們的影片。畢竟 YouTube 一直都有「訂閱內容」這個頁面啊。

那時我才知道原來很多人都只會看首頁的推薦內容,不過這個首頁本來就沒有義務要幫你顯示訂閱內容啊,咱們偉大的 YouTube 爸爸沒有刪除「訂閱內容」頁面已經算是很有良心了吧!

其實 YouTube 還有保留 RSS Feed 連結哦,雖然他們很盡力地在隱藏它,以下是使用方法:

https://www.youtube.com/feeds/videos.xml?channel_id=<頻道ID>

智障型電視

我家目前有兩台電視,兩台都是在 2024 年買的。一台是小米的 65 吋 QLED 智慧型電視,另一台則是雜牌的 43 吋 IPS 普通電視。

小米電視的螢幕規格相當不錯,但是內建的 Android TV 體驗極差,使用起來就像一台規格老舊的手機,而且經常無法順利開機。

YouTube 和 Netflix 還算跑得動,但像是 Twitch 這類實況平台就沒辦法跑到 1080p/60fps。不過這對我來說影響不大,因為我在電視後方放了一台小型電腦 DeskMini X300,不僅能觀看串流影音,還能夠玩不少遊戲。

真正讓人崩潰的還是電視的基本功能與 Android TV 的高度綁定,當 Android TV 當機或是變得極度緩慢時,連開機、調整音量、切換訊號源這些簡單的功能都辦不到。

因此,第二台電視我選擇了一台便宜的「智障型電視」。它的基本功能全部都非常流暢,開機看第四台可以在兩秒內解決,再搭配 Chromecast 就能輕鬆觀看串流影音,即使將來 Chromecast 壞掉或是想要升級也完全沒有問題。

發呆

發呆的好處:

  • 減壓與放鬆:不刻意思考,讓大腦自然休息,降低焦慮感。
  • 刺激創意與靈感:讓大腦自由聯想,激發思考與創造力。
  • 幫助記憶整理:腦袋在發呆時會回顧和整理過去的資訊,增強學習效果。

我習慣在早上通勤時發個呆,這不僅能讓大腦短暫休息,還能幫助自己整理思緒、找回注意力。

相較於無意識地滑手機,並看著完全由演算法推送的隨機低品質內容,這其實是蠻值得嘗試的一件事。

統神鋼琴

統神鋼琴 是我做的一個鋼琴互動網頁。

我在網路上看到了這個 謎因影片,不知為何我決定把它實做出來,然後我從實做中學到了一些東西。

今天我學到了:

  1. 最好優先考慮手機版面。
  2. 可以使用 FFmpeg 的 LUFS 正規化調整聲音大小。
  3. 可以使用 LLM 生成最小可執行的程式,再根據自己的需求調整,整個重寫也很好。

Duel 52

Duel 52 是一款撲克牌對戰遊戲,只需要一副普通的撲克牌就可以玩。

這個遊戲是我在 wiwi.blog 部落格的 這篇文章 發現的,剛好在過年期間就跟家人嘗試對戰了幾把,真的好玩!絕對是值得推薦的免費雙人對戰桌遊~

Android 手機

我一直都是 Android 陣營的成員,因為我在窮學生時期買不起 iPhone。不過除了這點之外,Android 的開放性也對我來說很重要,像是:

  • 可以直接存取 mp3, mp4, png, ppt, pdf 或是任何形式的檔案。
  • 大部分手機都支援 microSD 卡擴充,某些型號甚至能直接安裝 APP 在上面。
  • 在智慧型手機時代早期,可以安裝網路上找到的各種 APK 檔(APP 安裝檔),這樣很酷。
  • 部分機型還保留著我非常需要的 3.5mm 耳機孔。

講一下近年來逐漸消失的東西:

  • 從 Android 11 開始,應用程式資料夾會被隱藏,無法直接存取。
  • 許多機型移除了 3.5mm 耳機孔,並將電池設計成不可拆卸。
  • Google Play 的審查機制越來越嚴格,不過還是可以用 F-Droid 來安裝開源的 APP。
  • ROOT 變得比以前更加困難。

哪裡可以洗澡?

今天是新年停水的第四天,研究了幾個外出洗澡的方案:

  1. 國民運動中心健身房(NT$50)或游泳池(NT$100)
  2. 溫泉泡湯景點
  3. 汽車旅館或青年旅館
  4. 親戚朋友的家

昨天嘗試了國民運動中心的游泳池,這裡除了恆溫游泳池之外,還有熱水池、冷水池、蒸氣室、烤箱與 SPA。淋浴室也很乾淨,還有提供吹風機與置物櫃,非常方便。

使用 YouTube 聽音樂

使用 YouTube 聽音樂有幾個問題:

  1. 有廣告的話會很影響使用體驗。
  2. 手機 APP 不讓你背景播放(因為要放廣告)。
  3. 隨機播放不隨機,最近的演算法比較傾向新加入的影片,幾乎完全看不到舊的影片。
  4. 影片被刪除就沒了,而且會忘記哪個影片被刪,所以也沒辦法找其他資源做替代。

可能的解決方法:

  1. 定期使用 YT-DLP 下載並轉成 MP3 儲存到電腦與手機裡。
  2. 電腦使用擋廣告插件或 Brave 瀏覽器。
  3. 使用代理或自架服務 FreeTube / Invidious。
  4. 手機使用 NewPipe 或 PartyTu。
  5. 開團買便宜的外國會員,每個月分擔 25 元台幣。

我在 YouTube 早期一直都是使用轉 MP3 的方法,後來才改成用一些背景播放軟體代替,近兩年則是有同學糾團買了 Premium 會員,但是隨機播放與影片被刪除的問題還是存在,目前還在考慮要不要回歸初衷~

Stimulation Clicker

Stimulation Clicker

一個充滿現代網路藝術的互動體驗遊戲。

trashposts.com

trashposts.com 上線啦!

目前已經買過三個網域:

  • Cloudflare: trashposts.com
  • Cloudflare: 19950322.xyz
  • Namecheap: ltd2.cc(已過期)

一般網域商常見的手法是第一年算你便宜的價格,但是第二年之後的續約費很貴,甚至可能會漲價,給人的觀感很差。Cloudflare Registrar 則是承諾以最透明的「成本價」提供網域服務,並且「不會漲價」,值得給他一次信任。

樹莓派外殼

樹莓派(Raspberry Pi)是一種價格實惠的小型單板電腦,適合用來自架服務、玩復古遊戲或是影音串流等用途。我在 2020 年入手了一台樹莓派 4B,但很少使用,主要原因有兩點:

  1. 圖形效能不夠好:不足以當做日常文書機,更適合當作 Linux Server。
  2. 散熱不佳:發熱量高,影響穩定性,不如直接租虛擬主機省麻煩。

當時我嘗試過幾種外殼,包括官方外殼和 3.5 吋螢幕套件,但散熱效果都很差,後來還買了一個 USB 的外接風扇,最後因為底躁聲音太大而放棄。(而且不方便、線又很亂。)

直到最近,我在淘寶上發現了一款鋁合金+雙風扇的外殼,價格竟然只要台幣 100 元。好奇之下就買來試試看,結果散熱表現非常得好!小風扇幾乎沒聲音、做工品質優良、整體運行也非常穩定。目前已經用它來跑了一些服務,效果非常滿意,推推。

下圖為樹莓派本派:

Raspberry Pi

註:相同的商品在蝦皮的價格大約是淘寶的三倍,其他平台可能高達五倍。

體感時間

去年是我開始當上班族的第三年,回想起來總感覺時光飛逝,大概是因為大腦在面對熟悉的日常時會自動化處理,讓細節變得模糊不清,進而縮短了「體感時間」。

這是我回想過去三年的感受:

  • 工作第一年:每天充滿挑戰,努力提升能力,積極嘗試新事物。
  • 工作第二年:開始越來越上手,除了自我成長以外還有自學英文。
  • 工作第三年:過得太爽,幾乎沒做什麼事,覺得虛度光陰。

因此今年決定多接觸新事物來延長體感時間,例如:

  • 嘗試不同類型的運動。
  • 偶爾計畫去新的餐廳。
  • 探索新的景點、出國旅遊。
  • 買票去看現場演出。
  • 培養新的興趣。
  • 開啟新的專案,像是在這裡寫廢文。
  • 換一份新的工作...嗎?

熱量赤字

近年來流傳熱量赤字可以幫助瘦身,值得當作參考。

每日熱量消耗:Total Daily Energy Expenditure(TDEE)主要由以下三點組成:

  • 基礎代謝率:Basal Metabolic Rate(BMR
  • 活動熱量:Physical Activity Energy Expenditure(PAEE
  • 食物熱效應:Thermic Effect of Food(TEF

更簡單 TDEE 的算法則是使用「BMR * 活動係數」:

  • TDEE 計算機
  • 一般建議的攝取熱量是「TDEE > 攝取熱量 > BMR」,這樣就有達到熱量赤字。
  • 參考值是熱量赤字累積到 7700 大卡約可以瘦 1 公斤。
  • 舉例來說:每天熱量赤字達到 400 大卡,大約 20 天後就可以瘦 1 公斤。

臺北捷運悠遊卡加值機

最近發現臺北捷運的悠遊卡加值機除了可以用紙鈔加值,竟然還能夠投零錢!

家中或錢包裡的零錢太多了嗎?路過捷運的時候通通加值到悠遊卡裡吧!

《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

前陣子朋友推薦了《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這本小說。

「嚴禁暴雷」、 「只有紙本書可以體驗的感動」,確實是很特別的閱讀體驗,推推。

網際網路

From Internet Explorer to Algorithm-fed Consumer.

以前是主動探索網路內容的探險家,現在則變成是演算法餵給你吃的消費者。

Z-Type

Z-Type

一個非常酷炫的英文打字射擊遊戲。

Block Eleven Solitaire

偶然在 YouTube 上面看到這個 Block Eleven Solitaire 撲克牌的影片。

這是一個簡單、純靠運氣的單人撲克牌遊戲,一場約五分鐘,值得一試。

規則如下:

  1. 從牌堆中發 12 張牌,正面朝上,若出現人頭牌則取回放到牌堆的最下方並重發一張。
  2. 找到兩張數字相加為 11 的牌,從牌堆中發兩張牌覆蓋上去,重複這個動作。
  3. 若出現人頭牌則該區被鎖定,不能再覆蓋上去。
  4. 牌堆全部發完時遊戲獲勝,此時檯面上只會有人頭牌。
  5. 不保證每次都能獲勝,仰賴你的運氣。

Slay the Spire

Slay the Spire

今天終於把全部四個角色的難度 A20 都給破完。

Mizuno 美津濃

今天買了一雙 Mizuno Maximizer 26,在這之前都是穿家樂福 399 的雜牌,好像沒買過 600 元以上的鞋,來驗證一下是不是便宜的比較貴、貴的比較便宜(因為既耐穿又舒服)。

紀錄一下同類型的鞋:

  • Mizuno Wave Rider - NTD 2,300
  • Mizuno Maximizer - NTD 1,100
  • Mizuno Spark - NTD 1,100

下班後

在工作中看著螢幕一整天,回到家再看著電腦螢幕幾個小時,接著假裝上床睡覺,實際上再繼續看小螢幕幾個小時。

1.111B Class (.xyz)

1.111B Class 指的是範圍在 000000.xyz ~ 999999999.xyz 的純數字網域,總共有 11.11 億個,這些網域每年的續約價格都在 1 美元以內,非常適合自架服務、測試網站等應用。

今天我在 Cloudflare 買了 19950322.xyz,大約 0.9 美金。

紅白機 RF 線

早期的紅白機與電視只有支援 RF 訊號線。

接上電視後必須將頻道轉到 CH3/CH4 才可以玩,到了後期才加入更穩定的 AV 端子。

HDMI

AudioQuest Dragon 48 (3M)

這是一條售價為新台幣 $171,000 的 HDMI 2.1 線。

Alphabet Soup

Alphabet Soup

這是一款字母猜謎遊戲,沒有任何提示,完全仰賴你的邏輯推理來解謎。

試試看?